家长必看成都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学校名单一览
2025/9/6 15:46:51发布者:成都康语儿童智能康复中心
家长必看成都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学校名单一览,成都康语儿童智能康复中心,简称“康语”是专业从事儿童言语及智能发展的机构。主要为2-7周岁的言语发育迟缓、感统失调、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提供专业的一站式康复训练服务。
孤独症儿童融入幼儿园的七个训练要点
学会遵守规则
为何重要?清晰的规则是集体和谐运转的基础,帮助孩子理解环境预期,减少混乱和焦虑。
如何引导?
理解游戏规则:融合条,就是要“玩到一起去”,要懂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比如轮流等待、不作弊、尊重他人、分享合作。
轮流等待:在游戏或活动中,学会等待轮到自己时再进行操作或发言。例如,在玩“击鼓传花”游戏时,要等到音乐停止时,花在自己手上才能做指定的动作。
分享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以及在游戏或任务中与他人合作。比如,在玩“搭积木”游戏时,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合作搭建一个共同的模型。
尊重他人空间: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不要随意推搡或侵犯他人身体边界。例如,在餐厅里,不要随意触碰邻座的人。
Part.02
适应幼儿园环境
为何重要?幼儿园是个小集体。一定要让孩子分清家庭和集体的概念,主动改变去适应陌生环境。
如何引导?
遵守时间约定:学会准时到达约定地点,如上课、聚会等。如果因故迟到,要提前通知对方并解释原因。
尊重他人意见: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意打断或否定他人。可以通过提问、倾听和反馈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如排队等候、不大声喧哗等。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受到他人的欢迎。
自理能力:上厕所、洗手、穿脱衣服,吃饭等等,这些都得自己做。
Part.03
建立社交关系
为何重要?学会建立社交关系是融合的【重点】。具体来说包括几个方面。
如何引导?
从平行游戏开始:不强求立刻互动,鼓励孩子在同伴旁边进行类似活动(如一起搭积木)。
结构化社交机会:设计需要简单合作的小游戏(如两人一起滚球、传递积木)。
社交故事与角色扮演:用社交故事绘本或玩偶模拟打招呼、轮流、分享等场景。
同伴互助引导:培养班上1-2位“小天使”同伴,示范友好行为(如主动邀请、简单帮助)。
Part.04
懂得自我保护
为何重要?能够做到自我保护,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包括几个基本能力。
如何引导?
身体认知与保护意识:孤独症孩子需要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各部位的功能和保护方法。例如,他们应该明白哪些部位是私密的,不允许他人随意触碰。
物权意识:明确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物品争夺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安全规则的理解与遵守:不跟陌生人外出,遇到危险大声呼救,学会逃离,记住家里人联系方式。保持对陌生环境的警觉性,对危险有提前预判意识,比如走路注意路面,过马路观察红绿灯等等。
Part.05
识别情绪
为何重要?提高情绪的识别能力,对社交关系发展,减少矛盾冲突非常有帮助。
如何引导?
正面情绪和感受:看到微笑,眼睛发亮,手舞足蹈时,能够认识到这是高兴的表现。从表情感受到对方的的情绪,是愉快,满意,兴奋的。
负面情绪和感受:看到皱眉、瞪眼睛,语气强烈,能够认识到这是生气的表现,并理解对方的不满、愤怒、厌烦等情绪。
多种情绪应对:当别人高兴时,会感同身受,通过微笑,点头等呼应表示自己也感到高兴。当别人情绪不佳时,知道如何安慰他人,或规避正面接触。
Part.06
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
为何重要?问题行为常是沟通受阻或需求未满足的结果。教导替代行为比单纯制止更重要。
如何引导?
分析行为功能:观察行为发生前因后果,判断是逃避、寻求关注、感官需求还是表达需求?
提供替代沟通方式:如果因无法表达而发脾气,教孩子使用交换系统(PECS)、简单手势或语言表达需求(如“休息”、“要”)。
教授替代行为:如果因焦虑而拍手/晃身体,提供挤压球、抱枕等替代感官工具;如果因等待困难而哭闹,教等待策略(如数数、看沙漏)。
提前预告与选择:在活动转换前给予预告,提供有限选择(如“先洗手还是先喝水?”)增加控制感。
Part.07
独自解决问题
为何重要?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萌芽能力,减少依赖,增强自信。
如何引导?
分解步骤:将简单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如“穿外套”:1. 找到外套 2. 分清前后 3. 伸一只胳膊...),用提示。
鼓励尝试: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玩具卡住了),不急于代劳,用提问引导(如“看看哪里卡住了?”、“可以试试转一下吗?”)。
有限帮助原则:只提供必要的、较低程度的帮助(如轻轻推一下积木示意方向)。
庆祝微小成功:对任何独立完成的尝试(即使不)给予积极反馈。